你的位置:主页 > 邮摘分析 > 集邮文摘 > 陈绍华:邮票设计“小画”当“大画”

陈绍华:邮票设计“小画”当“大画”

四木 发布于 2014-06-27 10:12   浏览 次  
核心提示:记者:您的作品《陈绍华与十二生肖》珍藏册已经上市,能谈谈您创作这本珍藏册的初衷吗?陈绍华:第三轮生肖邮票即将进入尾声,这本册子,算是对恩师邵柏林先生、对邮票印制

记者:您的作品《陈绍华与十二生肖》珍藏册已经上市,能谈谈您创作这本珍藏册的初衷吗?

陈绍华:第三轮生肖邮票即将进入尾声,这本册子,算是对恩师邵柏林先生、对邮票印制局的领导以及11年来支持我、喜欢我作品的邮迷朋友们的一个汇报。

一方面,历经11年创作生肖邮票的过程,手中也有很多关于生肖邮票的设计原稿和设计元素;另一方面,邮友们对我的生肖邮票特别地喜爱和支持,很早我就有这样的想法,为邮友们创作一本属于“陈绍华”的生肖大册子,回馈这么多年来他们对我的厚爱,直到2014年年初,我觉得时机成熟了,《陈绍华与十二生肖》珍藏册就这样诞生了。

记者:从2004年充满设计感的卡通“猴”,到2009年抽象奔逸的“牛”,再到2012年威武庄严的“龙”以及2014年不亢不卑的“立马”,您的每一次设计总会让邮迷们惊喜,您是如何获取设计灵感的?

陈绍华:其实我也很想向别人讨教这个问题,一直不得法,大概获取灵感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吧!我的体会是四个方面,一是保持强烈的创新欲望,二是广泛的兴趣面,三是要有个不屑一顾的顽童心态,四是要有一个很好的审美修养的基础。

在邮票设计中,我一直强调无论什么题材,在创意构思时一定要考虑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应景。虽说生肖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成熟定型的类别,但同样要考虑时事与现实生活的互动关系,一定要考虑广大邮迷在当下生活中的心理需求,而且这种需求既有现实的一面,同时具有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面,尤其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东西,你不能随意改变,需要尊重。

记者:2012年您的龙票出镜率很高,价格一出来就涨了几十倍。2014年的马票再次成为新闻的头版,一发行就涨幅近10倍,您的这两枚票,在邮友们的心中的分量是很高的,能给我们谈谈您设计龙票和马票的过程吗?

陈绍华:龙票的设计是一个“救场”之作,仅有一个多月时间。我设计的生肖龙票正值2012年,也是中国快速发展30年后迎来的新龙年,正迎来民族自信的重建。因此,我采用了古代龙图形发展到巅峰时期的“正宗造型”——明清蟠龙,以体现龙的威严性,恢复龙的元气。今年马年正好是我的本命年,也正好我生命中的几个关键人物也是属马,引领我走上生肖设计之路的邵老师属马、邮票印制局图稿部主任阎炳武老师、副主任史渊老师也都属马。本命年要为自己好好设计一枚邮票。我认为马是十二生肖里最美的动物,它是在形态上最没有负面印象的一种动物。所以我就想表现马的刚性、健硕和吃苦耐劳。中国历史上唐马最成熟,甲午年生肖邮票的设计我借鉴了汉马之雄浑、唐马之雍容的传统艺术精髓,一改当今流行的奔马或跃马,以一匹立马表达中华传统美德及务实精神。

记者:近几年,集邮的人群数量有些下降,但是生肖文化的魅力却从未减弱,生肖邮票的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陈绍华:对于生肖邮票设计者来说,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生肖文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作为传承生肖文化的生肖邮票,每年1月5日发行,已连续发行了35年。其系列固定的发行模式使得生肖邮票如春联一样,成为中国年味的构成部分。

 

人们对生肖邮票的关注也会促使好的生肖邮票作品的出现。我一直认为,生肖邮票的持续爆发力依赖于设计者的不断创新与突破,好的作品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但好的作品,一定是熟知大众的审美情趣,一定是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的。

记者:对于即将开启的第四轮生肖邮票,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陈绍华:生肖邮票已经连续发行了三轮,传统纹样及民间艺术形式大都用过了,因此,第四轮生肖票需要创新。我更希望第四轮生肖票能够恢复雕刻版,增加绘画感,以增加它的收藏价值。第三轮生肖邮票都采用白底,设计感很强,我希望第四轮生肖票能工笔重彩,突出喜庆的新春文化;版式上、或者票幅上也更灵活,比如做成横幅。

总的来说,在我设计生肖邮票的过程中,我总会想起我的老院长、著名艺术家张仃先生的一句名言:“大画要当小画去画,小画要当大画去画”。邮票设计是典型的小画,而生肖邮票又备受邮迷的关注,其创作难度不亚于任何大画。

[责任编辑:]


广告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