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邮摘分析 > 集邮文摘 > 《诸葛亮》特种邮票《出师表》书法为明代祝允明所书

《诸葛亮》特种邮票《出师表》书法为明代祝允明所书

四木 发布于 2014-08-19 07:50   浏览 次  

核心提示:来源:张继平集邮博客
8月28日,中国邮政将发行《诸葛亮》纪念邮票一套2枚,小型张1枚。第二枚为“鞠躬尽瘁”表现了诸葛亮日理万机、伏案疾书的场面;背景为祝
   


来源:张继平集邮博客

 


 


8月28日,中国邮政将发行《诸葛亮》纪念邮票一套2枚,小型张1枚。第二枚为“鞠躬尽瘁”表现了诸葛亮日理万机、伏案疾书的场面;背景为祝允明小楷书法——诸葛亮千古名篇《出师表》。


 祝允明书写的《出师表》,原作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邮票根据收藏在常熟碑刻博物馆由常熟碑刻专家王路明雕刻的作品而设计。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明代长洲(今苏州)人,为有明一代书坛上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他生长于文风昌炽的吴地,深厚的学养受到多方面影响。首先他家学渊源,祖父祝颢是明代正统己未年(1439年)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精于诗文,擅行草书,受到苏州文士仰慕;祝允明五岁时,祖父祝颢辞官归家,小小年纪的祝允明自然得到祖父的尽力指教;其外祖父徐有贞(1407-1472)是明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因迎明英宗复辟有功,被委任为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徐有贞才华绝世,精通天文、地理、道释、方技诸学,书法擅长行、草,书名颇盛。祝允明二三岁时,就跟随外祖父徐有贞学习。在祖父、外祖父两位大儒的指导下,祝允明幼时即已闻名乡里,他五岁时就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能行文作诗,人称“神童”。到10岁时已博览群书,文采出众。青年时期的祝允明受到了在明朝廷任中书舍人的李应祯的青睐,李应祯不但把长女许配给他,而且还在书法上给予指导,祝允明随其研习书法达十余年。李应祯精于书法,对各种书体几乎皆有研习,在书风上能自成一体,李氏也是文征明的指导老师,因此他对“吴门书法”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祝允明本人的老师王鳌也是一位深有修养的书家,参加廷试时曾获第三名。祝允明天资聪慧,在其祖父祝颢、外祖父徐有贞、岳父李应祯几位书法名家及其老师王鳌的指导下,才学和书法成就自然出众。


 祝允明还有许多良师益友,如沈周、刘钰、杜琼、吴宽、周臣、朱存理、都穆、杨循吉、文征明、唐寅等,他们时常在一起切磋书艺,交流诗文,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祝允明获得了丰富的学养。


 有明一代,书法上盛行“台阁体”,这是一种适应科举考试需求而形成的楷书体,书写时法度森严,字距行距都要均等,体势大小一律,追求形式上的规矩精丽,几乎千字雷同,缺少变化和个性。祝允明在年青时参加科举,也不得不精研楷书,在二十七八岁时,曾用小楷抄录《庄子》、《唐宋四家文》等,基本功十分扎实,被董其昌评为“绵里铁”。但祝允明在书法上也深受其祖父、外祖父、岳父诸人影响,而外祖父徐有贞以行草书而名世,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笔率真而不失华美,结构上也古雅多姿;李应祯在书法上更是提倡创新,曾放言说“什么馆阁体、殿书体,独创一体才成体”,他的书法思想不能不对祝允明产生直接影响。为此,祝允明在习书中力追晋唐,曾临过五本王羲之的《黄庭经》,又学过唐朝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三家作品,有学者认为他还受到过东汉书家钟繇作品的影响。由此可见,祝允明的书艺上追汉晋、下逐唐宋,取法多源,加之他学识渊博,转习诸师,这为他攀登书坛顶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祝允明在中年之前也是走科举之路,三十三岁时曾中举人,可谓踟躇满志,然而此后进京考试极不顺利,七试礼部皆未成功,仕途坎坷对他打击颇大。中年之后,他的思想由儒入道,书风上也开始由楷入草,五十岁以后终于成为草书界之领袖。其友黄省曾以诗文评论他的书法说“枝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特雄三吴!群萌万象出毫下,运肘便觉风云俱。丝持浪转信神动,筋迴黑纵皆春敷。分明造化宰君手,左攒右剪形形殊。天愁鬼器不宁岁,鸾惊龙骇谁争驱……。呜呼,羲之眼前人不识,笑杀千金买遗迹!”把祝允明草书之精妙写得淋漓尽致,甚至誉为可比羲之,价值“千金”。明代大学者王世贞认为:“天下法书归吾吴,而京兆祝允明为最”,把祝允明推为明代第一书家。王澍则说:“有明书家林立,莫不千纸一同,惟祝京兆书变化百出,不可端倪,余见京兆书百数,莫有同者,信有明第一手也”,其持论也同于王世贞。可以认为,祝允明是公认的明代书坛之巨匠和吴门书界的领袖人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会发现他在五十五岁时所写的诸葛亮的《出师表》之精彩。这一时期的祝枝山,对人生世事已是洞彻,然而作为一位饱读儒家诗书而且有过强烈的入仕理想的书法大家,他仍有济世之念,因此,他在书写《出师表》时不能不在笔端寄托着真挚的感情。我们观察祝氏所书前后《出师表》之通篇,可以说是字字率直而又不泛神采的变化,他在楷体中揉以行书笔势和楷隶韵味,寓动于静,寓险于平,笔力雄健但却又力求刚柔相济,高古雅拙之气跃然于纸面。行笔结体疏朗,左右呼应,字里行距于不经意间宛然有序。通篇气势连贯,流畅飞动,洋洋千余字一气呵成而笔意不倦,其中又讲求情态多样,同字变化,充分展现了步入老年之后的一代书家在书艺上的炉火纯青和深沉的文人气质。
本篇文章来源于“邮币卡互动网”| http://www.ybk001.com 
原文链接:http://www.ybk001.com/news/jczx/2014-08-18/66847.html

广告赞助商
最多关注
  • 今日
  • 本周
  • 年度